11月4日,《China Daily》(中国日报)周末特刊头版头条刊发了题为《From rubble,art and new life spring》(棚户区里生根发芽的艺术和新生)、《Land of the peach blossom beckons once more》(重现桃花源)的两篇报道,从艺术介入城市升级的视角,以常德鼎城江南临江棚改项目为报道对象,代表中国向全球推介了中国城市建设中好经验、好做法。
1
他们是谁?
未来新江南的规划图
lol押注平台「中国」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依托常德市委市政府关于“开放强市,产业立市”以及鼎城区人民政府关于“抢抓新机遇、建设新江南”两大背景而成立,承担着江南城区临江片区的棚户改造项目。
新建成的右岸艺术中心
lol押注平台「中国」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正在以践行桃花源的现代理想城市的理念,在鼎城区打造功能多元,格局开放,独特魅力常德CBD中央活力区----右岸城,并以文化艺术为引导,全面升级城市更新理念,力争成为全国棚户区改造升级示范样板。面对未来城市发展,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温度,右岸文化艺术中心应运而生。
2
他们在做什么?
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家邀请居住在棚户区的居民写下他们的愿望,并把收集的愿望刻在废弃的砖料上
提到棚户区改造,大概会有很多人想到“钉子户”、废弃房屋和杂乱的环境。但是江南城区临江片区的棚户改造,则充满着艺术与活力——回忆与思念,应该是大多数人想起自己被拆的老屋的最大感触。
他们,就是这样一群为原住民保留回忆的人——
参加艺术驻留计划的这群艺术家们,通过创作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,保存棚户区原住民几十年来生活在此的共同记忆……
艺术家胡泉纯的学生用废弃的街道门牌装饰渔船的表面
棚户区所处的鼎城区临着沅江,过去曾经是一个繁华的渔村。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文章《常德的船》里,描述了无数大小船只在这里停泊的场景,反映出这个地区曾经的繁荣。
作为曾经著名的渔船码头,渔船在该区域司空见惯。于是胡泉纯决定用收集的废弃门牌装饰一艘木制渔船的表面。看到这些门牌,其中有一些还是他们所熟识的邻居家里的,原住民的回忆被勾起。他们主动找到艺术家们,要求把自家的门牌也放上去,并询问艺术家是否可以做跟自己家相关的艺术品。
艺术品《封存》用原住民家庭的建筑垃圾铸成水泥立方体,上面标注着家庭地址
棚户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在看到艺术家们的另一件作品时再次被激发 。那是一个四四方方的水泥立方体,用被征收房屋剩下的建筑残骸浇灌而成。已经搬家离开的住户扔掉的旧家具,老物件和一切废弃物品都可以放进这个立方体中封存起来。立方体上还刻着所属住户的精确地理位置,以纬度和经度标明。这些立方体未来可能将会用做新城公共空间的凳子,作为原住民曾经居住于此的一段历史见证。
3
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?
艺术家每天都在记录棚户区居民的日常生活
艺术家赵明今年3月份到常德,那时拆除工作刚刚开始。她说,许多居民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感到担忧,对未来感到焦虑。被征收的第一批家庭大多选择迁往其他地区。但是,随着艺术驻留项目完结,艺术中心的展览对外开放,愿意留下的人越来越多。他们想在艺术中寻找曾经的记忆,而拒绝让回忆就此消逝。
艺术家给即将离开的居民们拍他们与房子的最后一次合照
“这不只是除旧房子,建新房子那么简单,而是要关注住在其中的人。”
4
刘辉:人们为什么要留下来?
lol押注平台「中国」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总经理刘辉说,在计划修建新城时,他们一直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:人们为什么要留下来?
“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化,我们常见的情况是简单粗暴地在旧楼原址上建新楼。但在常德的棚改项目上,我们想要避免这一点,也一直在考虑应该保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保留。”
刘辉介绍说,过去几十年来,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时代,城市以建设工厂和企业为中心。 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以后,产业园区驱动城市发展。 “但我们采取了一种方法,城市升级过程中优先发展文化、艺术和自然生态。”
他们不是不管不顾,
任其房屋被拆除,
而是一群主张自己,寻找自己,
探寻新家园的人!
点赞——为我们的新江南!
(文章整理自:中国日报、lol押注平台「中国」有限公司 - 百度百科)
文章来源:鼎级传媒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oN85p6N84PNR4ITyMkAV2Q